胃肠癌早期发现率不足10%
日期:2014/12/17 0:00:00 来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不是没有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而是人们没有早期筛查意识。”日前,记者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承办的“2014年全国小肠疾病大会暨重庆内镜论坛”上获悉,会上专家们提出,目前国内早期消化道癌症的发现率不足10%,这个比率远远低于日本的70%,以及韩国的50%。 要想减轻早癌对大家的伤害,最关键的是通过胃肠镜筛查提高早癌的发现率,而现在的治疗技术,对于早期胃癌、肠癌,内镜下就可以治疗。 在为期三天的大会上,来自日本、新加坡及国内消化道疾病著名专家就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应用研究、胆道疾病诊治进展、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治、胶囊内镜研究最新进展和展望、小肠镜的临床应用与进展等进行了专题讲座与探讨,并现场就病例个案进行了手术演示,受到来自全国各地代表们的高度赞扬,纷纷表示,此次大会提高了我国胃肠道疾病的内镜治疗水平,促进内镜诊断和治疗新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开展。 据新桥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柏建鹰教授介绍,早期的胃癌是没任何症状的,一旦有症状,已经是中晚期,这就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很差,其后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大大降低。因此,早期发现肿瘤显得非常重要,其手段就是通过胃肠镜检查。然而,目前国内早期消化道癌症的发现率不足10%,这个比率远远低于日本的70%,以及韩国的50%。中国发现率这么低,这跟市民的意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提醒市民要建立早期筛查的意识,如果出现胃部不适,首先想到的就是做胃镜检查,因为很多疾病有相同的症状,单从症状上很难判断出是普通的胃炎还是胃癌,而且,现在肿瘤发病率呈现年轻化,最年轻的只有26岁,平时啥症状都没有,只是觉得自己长期喝酒,有必要做个胃镜,没想到一查就查胃癌了。还好发现得早,胃部仅有1厘米大小的肿瘤,最后在内镜下将肿瘤切除。 柏教授介绍,以前的早期胃肠癌症治疗方法是外科根治术及淋巴结清扫术,这曾被认为是早期癌症的首选治疗,但手术并发症、死亡率相对较高,而且会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以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近几年国际上兴起的针对消化道早期病变采用的内镜下治疗技术,即通过胃镜或肠镜将患者的早期癌变组织完全切除,在治愈消化道早期病变的同时,保留食道、胃或结肠的结构和消化道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这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相对外科手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具有方法简便、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的特点。其中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合于病变小于2CM、病理为高中分化肿瘤、清润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且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癌症患者,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将直径大于2厘米的早期癌变组织一次性切除干净。 专家提醒市民,对于40岁以上、或有肿瘤家族史、或出生在消化道肿瘤高发区的群众,即便没有出现消化道症状,也应该每年接受一次胃镜检查。早期诊断还能让患者得到早治疗,痛苦大大减轻。他表示,随着消化道肿瘤早期发现率的提高,以及内镜技术的进步,对于大的不典型增生,无论是食管癌、胃癌、结肠癌,早期诊断明确后,都可以通过内镜治疗,可通过胃镜或肠镜做黏膜切除或黏膜剥离,大大减轻患者开大刀的痛苦。 |
|